[豆瓣高分电影]《绿皮书》高清片源下载【夸克+迅雷+百度网盘资源4K/1080P】
高清片源下载链接
[夸克网盘]:https://pan.quark.cn/s/71143ebf5e0c
【特别提醒:打开手机夸克app扫码即可获取高清片源,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不然只能试看2分钟】
其他资源链接:
- [迅雷网盘]:https://pan.xunlei.com/s/VOTRAf0DbijaC-3I42Pl_MjbA1?pwd=avkr#
- [百度网盘]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ME-49oveJF2GneVZ9VJgiw?pwd=ir67
基本信息
- 上映时间:2018 年 9 月 11 日(多伦多电影节)、2018 年 11 月 21 日(美国)
- 导演:彼得・法拉利(Peter Farrelly)
- 主演:
- 维果・莫腾森(Viggo Mortensen)饰 托尼・利普(Tony Lip)
- 马赫沙拉・阿里(Mahershala Ali)饰 唐・雪利(Dr. Don Shirley)
- 琳达・卡德里尼(Linda Cardellini)饰 黛利拉・利普(Delores Lip)
- 类型:剧情、传记、喜剧
- 片长:130 分钟
- 制片国家 / 地区:美国、英国
- 语言:英语、意大利语
- 外文名称:Green Book
- 豆瓣评分:8.9(5 星 58.2%,4 星 36.8%)
- 获奖情况: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原创剧本
核心剧情
1962 年,意大利裔保镖托尼・利普因酒吧停业失业,机缘巧合下应聘成为非裔钢琴家唐・雪利的司机,负责护送他南下进行巡回演出。当时美国南部种族隔离制度盛行,唐・雪利虽为世界顶级音乐家,却在演出中遭遇种种歧视 —— 不能使用白人厕所、被限制在杂物间化妆、甚至被拒绝在演出餐厅用餐。
托尼从最初对唐・雪利的生活习惯(如要求用骨瓷餐具喝可乐)感到不屑,到逐渐目睹他在种族偏见下的隐忍与尊严。当唐・雪利在肯塔基州被警察无故逮捕时,托尼用街头智慧帮他解围;而唐・雪利则纠正托尼的拼写错误,教他如何优雅地写信给妻子。旅途中,两人因文化差异频繁争吵,却又在困境中彼此扶持:托尼为唐・雪利偷偷准备炸鸡,打破他 “不吃垃圾食品” 的原则;唐・雪利则在托尼因赌博输光钱时,悄悄替他付清债务。
巡演最后一站在伯明翰,音乐厅经理拒绝唐・雪利使用白人更衣室,唐・雪利毅然取消演出。两人冒雨离开时,发现一家允许黑人用餐的小餐馆,唐・雪利首次在黑人面前弹奏钢琴,赢得满堂喝彩。影片结尾,托尼邀请唐・雪利到家中共度圣诞节,当他的妻子黛利拉拥抱唐・雪利时,托尼偷偷将写着 “感谢你做我的朋友” 的字条塞进他的大衣口袋。
影片特色
- 真实事件的戏剧重构:根据 1962 年真实存在的 “绿皮书”(黑人旅行指南)改编,导演通过托尼的日记与唐・雪利的演出档案,还原了南部各州的种族隔离细节,如汽车旅馆的 “有色人种专用入口” 标识、餐厅后厨的简易钢琴凳等。
- 角色反差的幽默张力:维果・莫腾森饰演的托尼满口脏话、爱吃披萨,与马赫沙拉・阿里饰演的唐・雪利讲究礼仪、喝香槟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。当托尼教唐・雪利 “如何像意大利人一样吃披萨”(卷起来吃)时,文雅与粗粝的碰撞产生喜剧效果,被《纽约时报》称为 “用饮食文化解构种族隔阂”。
- 音乐与叙事的情感联结:唐・雪利演奏的肖邦夜曲与托尼哼唱的意大利民谣交替出现,在阿拉巴马州的雨夜,肖邦的《升 C 小调夜曲》与汽车雨刷的节奏同步,暗示角色内心的共鸣。
观看建议
- 注意片中三次出现的 “帽子” 细节:托尼最初抢走唐・雪利的礼帽戴,象征文化冒犯;中期帮他捡起被风吹落的帽子,代表尊重萌芽;结尾唐・雪利戴着托尼送的羊毛帽过圣诞,暗示身份认同的融合;
- 片尾字幕阶段会播放真实的唐・雪利采访片段,其中他说 “光有天赋不够,改变需要勇气”,与影片主题形成呼应;
- 若想深入了解背景,可阅读《绿皮书》原书节选,对比历史档案与电影的艺术加工部分。
同类型同主题相似电影推荐
1. 《触不可及》(2011,法国版)
相似点:以跨阶级 / 种族的友谊为主线,《绿皮书》的 “黑白配” 与该片的 “贫富配” 同样通过差异制造笑泪交织的情感,但其法式幽默与本片的美式种族议题形成差异。
2. 《为黛西小姐开车》(1989)
相似点:聚焦不同背景人物的相互救赎,《绿皮书》的 “公路救赎” 与该片的 “晚年陪伴” 共享 “偏见消融” 的主题,但其南方犹太家庭背景与本片的非裔音乐家视角不同。
3. 《相助》(2011)
相似点:以 1960 年代美国种族问题为背景,《绿皮书》的 “巡演歧视” 与该片的 “家政工困境” 同样揭露制度性不公,但其群像叙事与本片的双人公路结构形成对照。
4. 《阳光小美女》(2006)
相似点:通过公路旅行展现家庭 / 人性成长,《绿皮书》的 “文化碰撞” 与该片的 “梦想追逐” 同样用喜剧包装严肃主题,但其独立电影质感与本片的奥斯卡叙事风格迥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