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传记电影]《成为玛丽亚》(2024)高清片源下载【夸克网盘资源1080P】
高清片源下载链接(可在线观看)
【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未转存只能试看2分钟,推荐手机端安装夸克app并复制以下链接到app或扫码进行转存】
资源链接:
扫码一键快速转存:
基本信息
- 上映日期:2024 年 5 月 21 日(戛纳电影节)、2024 年 6 月 19 日(法国)
- 外文名称:Devenir Maria(Being Maria)
- 其他译名:诱见巴黎最后探戈(台)
- 导演:杰茜卡・帕吕
- 编剧:杰茜卡・帕吕、洛蕾特・波尔芒斯、Vanessa Schneider
- 主演:
- 安娜玛丽亚・沃特鲁梅 饰 玛丽亚・施奈德(Maria Schneider)
- 马特・狄龙 饰 马龙・白兰度(Marlon Brando)
- 朱塞佩・马吉奥 饰 贝纳尔多・贝托鲁奇(Bernardo Bertolucci)
- 西莱丝特・布伦奎尔 饰 Noor
- 伊万・阿达勒 饰 丹尼尔・格林(Daniel Gélin)等
- 类型:剧情、传记
- 片长:100 分钟
- 制片国家 / 地区:法国
- 语言:法语
- IMDb:tt19995770
- 豆瓣评分:6.1(5 星 7.2%、4 星 17.4%、3 星 52.5%、2 星 19.5%、1 星 3.4%)
核心剧情
影片聚焦法国女演员玛丽亚・施奈德的传奇人生,以 1972 年电影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为核心线索,还原她因这部争议之作走向巅峰又坠入深渊的悲剧轨迹。
19 岁的玛丽亚・施奈德(安娜玛丽亚・沃特鲁梅 饰)原本是演艺圈的无名之辈,却意外被导演贝纳尔多・贝托鲁奇选中,与好莱坞巨星马龙・白兰度(马特・狄龙 饰)合作主演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。这部以大胆情欲描写闻名的电影,让她一夜成名 —— 镜头下的她青涩又充满张力,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 “性感符号”。
然而,成名的代价远超想象。影片中那场著名的 “黄油场景”,因拍摄前未告知施奈德完整情节,让她在镜头前经历了真实的恐慌与屈辱。上映后,她被贴上 “艳星” 标签,演技被欲望化解读掩盖,职业生涯陷入僵化。公众的窥探、媒体的消费、行业的偏见,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困住,即便她后来尝试转型文艺片、挑战复杂角色,也始终无法摆脱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带来的阴影。
影片同时穿插了导演杰茜卡・帕吕的个人视角 —— 作为曾参与贝托鲁奇《戏梦巴黎》拍摄的从业者,她以更复杂的立场审视这场 “艺术与伦理” 的争议:贝托鲁奇的创作野心、白兰度的即兴表演逻辑,与施奈德作为演员的个体创伤形成尖锐对立。最终,玛丽亚・施奈德的一生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:当艺术突破边界时,谁来为被牺牲的个体负责?
影片特色
传记与反思的双重叙事
- 个体命运与时代议题的交织:影片不仅是施奈德的个人传记,更借她的经历探讨了电影行业的伦理困境 —— 艺术创作中 “演员的知情权”“导演的权力边界”“情欲表达的尺度” 等问题,至今仍具现实意义。施奈德的悲剧被置于 70 年代 “新浪潮电影” 的背景下,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激进性,也暴露了其对个体的漠视。
- 导演的 “自我投射”:杰茜卡・帕吕曾参与贝托鲁奇的《戏梦巴黎》拍摄,这种 “亲历者” 身份让影片多了一层反思色彩。她通过施奈德的故事,间接叩问自己作为电影从业者的责任,使叙事跳出单纯的 “控诉”,呈现出更复杂的创作伦理思考。
演员的精准复刻与情感张力
- 安娜玛丽亚・沃特鲁梅的 “灵魂附体”:凭借《正发生》崭露头角的她,精准捕捉到施奈德的脆弱与倔强 —— 从初遇白兰度时的羞涩紧张,到拍摄争议场景时的崩溃抗拒,再到成名后面对镜头的疏离麻木,每一个阶段的状态都极具说服力,尤其是眼神中 “渴望被看见才华却被欲望吞噬” 的破碎感,成为影片最大亮点。
- 马特・狄龙对 “巨星气场” 的还原:他没有刻意模仿白兰度的外形,而是抓住其 “即兴表演时的掌控欲” 与 “镜头外的疏离感”,通过一场场对手戏,展现出巨星光环下的权力不对等,让施奈德的困境更具冲击力。
观看建议
- 电影史与女性议题关注者:适合对 70 年代欧洲电影、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幕后故事感兴趣的观众,影片为理解这部争议之作提供了新视角;同时,对 “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的处境”“行业权力结构” 等议题关注者,也能从中获得思考。
- 传记片与演技派爱好者:安娜玛丽亚・沃特鲁梅的突破性表演值得关注,她对施奈德复杂心理的诠释,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潜力;马特・狄龙对经典角色的重塑也颇具看点。
- 注意风格适配:影片基调偏严肃压抑,叙事节奏舒缓,侧重心理刻画与历史还原,而非强情节故事;涉及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的争议场景描写,可能引发不适,建议观众结合历史背景理性看待。
同类型影片推荐
1. 《戏梦巴黎》(2003年,意大利 / 法国)
- 相似点:同为贝托鲁奇执导的情欲题材电影,背景设定在 60 年代巴黎,充满艺术激进性与青春躁动,与《成为玛丽亚》形成 “互文”—— 后者的导演曾参与本片拍摄,两部作品共同折射出贝托鲁奇的创作风格。
- 对比:《戏梦巴黎》更侧重时代氛围与青春欲望的诗意表达;本片则以批判视角审视类似创作模式对演员的伤害,立场更具反思性。
2. 《束胸》(2022年,奥地利 / 卢森堡 / 德国)
- 相似点:聚焦女性艺术家的自我困境,通过茜茜公主的故事,探讨 “公众形象与个体意志的冲突”,与施奈德 “被标签化” 的遭遇形成呼应。
- 对比:《束胸》以历史人物为原型,侧重身体与自由的隐喻;本片扎根真实电影史,更直接触及行业伦理问题。
3. 《穆赫兰道》(2001年,法国 / 美国)
- 相似点:以好莱坞为背景,刻画女演员在追梦过程中的迷失与创伤,充满对电影行业的隐喻与解构。
- 对比:《穆赫兰道》以悬疑手法呈现梦境与现实的交织;本片则以写实传记风格,直白揭露行业对个体的碾压,叙事更具纪实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