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清片源下载链接

[迅雷网盘]:https://pan.xunlei.com/s/VOTAC8LjJ3fAJ0NNlqrvuX4JA1?pwd=3qd9#

[治愈电影]《夏日之书》高清片源下载【迅雷+夸克+百度网盘资源】-319影社

【特别提醒:打开手机迅雷app扫码即可获取高清片源,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不然只能试看2分钟】

其他资源链接:

[治愈电影]《夏日之书》高清片源下载【迅雷+夸克+百度网盘资源】-319影社

基本信息

  • 上映时间:2024 年 10 月 12 日(伦敦电影节)、2025 年 1 月 31 日(芬兰)
  • 导演:查理・麦克道威尔(Charlie McDowell)
  • 编剧:罗伯特・琼斯(Robert Jones)、托芙・扬松(Tove Jansson)
  • 主演
    • 格伦・克洛斯(Glenn Close)饰 祖母(Grandmother)
    • 安德斯・丹尼尔森・李(Anders Danielsen Lie)饰 父亲(Father)
    • 埃米莉・马修斯(Emily Matthews)饰 索菲娅(Sophia)
    • 英格瓦・埃盖特・西古德松(Ingvar Eggert Sigurðsson)饰 埃里克松(Eriksson)
  • 类型:剧情
  • 片长:90 分钟
  • 制片国家 / 地区:美国、芬兰、英国
  • 语言:英语
  • 外文名称:The Summer Book
  • 豆瓣评分:7.8(5 星 25.2%,4 星 42.9%)
  • 改编来源:托芙・扬松同名小说《夏日之书》
  • 获奖情况:第 15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奖(提名)

核心剧情

九岁女孩索菲娅(埃米莉・马修斯 饰)在母亲离世后,与父亲(安德斯・丹尼尔森・李 饰)、祖母(格伦・克洛斯 饰)一同前往芬兰湾的隐秘小岛度过夏日。祖母虽年事已高,却以顽童般的好奇心带索菲娅探索岛屿:她们在岩石上绘制抽象画、用贝壳搭建 “秘密宫殿”、观察海豹在暮色中的游动。祖母从不直接安慰索菲娅的丧母之痛,而是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冒险故事,引导孙女理解生命的循环 —— 当索菲娅因雷雨恐惧时,祖母带她裸身站在雨中,让雨滴成为 “天空的吻”;当索菲娅追问死亡的意义,祖母指着退潮时露出的礁石说:“你看,它们只是暂时被水覆盖,就像我们的悲伤。”

随着夏日流逝,祖母的身体日渐衰弱,她开始教索菲娅辨认可食用的莓果、记录潮汐时刻表,仿佛在传递生命的接力棒。在一个满月之夜,祖母带着索菲娅潜入海底,用手电筒照亮水母的发光轨迹,轻声说:“死亡不是终结,而是像水母一样,换一种方式发光。” 影片以诗意的镜头语言,记录祖孙二人在岛屿上的日常,将悲伤溶解在海浪、星光与蝉鸣中,最终祖母在睡梦中安详离世,而索菲娅将她的围巾系在礁石上,让海风成为永恒的告别。

影片特色

  • 北欧自然美学的视觉化呈现:导演用 4:3 画幅拍摄芬兰岛屿的岩石、苔藓与冷雾,格伦・克洛斯的红色披肩在灰蓝色调的自然景观中成为流动的视觉焦点。例如,祖孙二人在花岗岩上绘画的场景,颜料与岩石的纹理形成抽象派画作般的质感,被《卫报》评价为 “将托芙・扬松的插画美学转化为电影诗”。
  • 创伤叙事的隐喻表达:母亲离世的伤痛从未被直接展现,而是通过物品象征 —— 索菲娅始终携带母亲的旧指南针,祖母则用破损的望远镜观察海平线。当索菲娅将指南针埋入沙中,镜头切至祖母修理望远镜的镜片,两个动作隐喻 “放下执念” 与 “重新看见希望” 的治愈过程。
  • 格伦・克洛斯的内敛表演:74 岁的克洛斯刻意弱化老年妆,通过身体语言传递生命力 —— 她攀爬岩石时佝偻却坚定的背影、讲述故事时突然发亮的眼睛、临终前抚摸索菲娅头发的颤抖指尖,被《好莱坞报道者》称为 “用细微之处演绎生命的厚度”。

经典场景

  • 雨中裸身戏:雷雨突降时,祖母拉着尖叫的索菲娅冲入雨幕,两人在岩石上旋转起舞。导演采用顶光拍摄雨水在她们皮肤上的流动轨迹,当祖母张开双臂拥抱暴雨,索菲娅从恐惧转为大笑,画外音混入祖母年轻时的航海日记:“雨不是惩罚,是天空在给大地洗澡。”
  • 海底水母戏:祖孙二人佩戴简易潜水装备潜入浅海,手电筒光束穿过海水,照亮漂浮的水母群。祖母摘下呼吸管,在水下对索菲娅比划 “跟随光” 的手势,水母的光斑在她们脸上晃动,形成梦幻般的光影效果,这段长镜头无对白,仅以水下气泡声与钢琴旋律营造冥想氛围。

延伸影响

作为托芙・扬松经典小说的首次电影改编,《夏日之书》在伦敦电影节首映后,引发对 “儿童视角下的死亡教育” 的讨论。芬兰旅游局借势推出 “托芙・扬松岛屿之旅”,游客可跟随电影足迹探访拍摄地,岛上的岩石画与贝壳宫殿成为打卡点。格伦・克洛斯凭借此片获得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,其表演被认为 “重新定义了银幕祖母形象”。

观看建议

  • 建议提前阅读托芙・扬松的原著片段,尤其是 “贝壳宫殿” 与 “雷雨哲学” 的章节,以理解影片中自然意象的文学渊源;
  • 注意片中三次出现的 “潮汐” 细节(涨潮时淹没的岩石、退潮时露出的海星、祖母记录的潮汐表),这些元素对应角色情感的起伏变化;
  • 片尾字幕阶段会播放芬兰音乐家为影片创作的原声专辑片段,其中用贝壳敲击出的旋律与海浪声相融合,建议完整聆听以延续影片的治愈氛围。

同类型同主题相似电影推荐

1. 《柳烈的音乐专辑》(2019)

  • 相似点:以季节流转记录情感变迁,与《夏日之书》共享 “自然作为情感载体” 的叙事手法,但其爱情主题更偏向青春伤痛。

2. 《海街日记》(2015)

  • 相似点:通过姐妹同居生活探讨死亡与治愈,与《夏日之书》的 “女性亲属羁绊” 主题一致,但其群像叙事更侧重家庭关系的复杂性。

3. 《如父如子》(2013)

  • 相似点:以夏日假期为背景展开亲子教育思考,与《夏日之书》同样关注代际沟通中的隐喻表达,但其社会议题更聚焦血缘与养育的伦理冲突。

4. 《青木瓜之味》(1993)

  • 相似点:少女成长与自然启蒙的结合,与《夏日之书》的 “儿童视角自然教育” 主题形成呼应,但其东方美学更强调静物中的生命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