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清片源下载链接(可在线观看)

【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未转存只能试看2分钟,推荐手机端安装以下对应网盘app并复制以下链接到app或扫码进行转存】

资源链接:

扫码一键快速转存:

[剧情电影]《 罗尔娜的沉默》(2008)高清片源夸克网盘转存二维码

[剧情电影]《 罗尔娜的沉默》(2008)海报封面

基本信息

    • 上映日期:2008 年 8 月 27 日
    • 外文名称Le silence de Lorna(法文)、Lorna's Silence
  • 其他译名:沉默的萝娜、洛纳的沉默
  • 导演:让 - 皮埃尔・达内、吕克・达内
  • 编剧:让 - 皮埃尔・达内、吕克・达内
  • 主演
    • 安塔・多布罗西 饰 罗尔娜(Lorna)
    • 杰瑞米・雷乃 饰 克劳迪(Claudy)
    • 法布里齐奥・隆吉奥内 饰 费比奥(Fabio)
    • 摩根・马林 饰 索科尔(Sokol)等
  • 类型:剧情
  • 片长:105 分钟
  • 制片国家 / 地区:法国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德国
  • 语言:法语、阿尔巴尼亚语
  • 官方网站:http://www.diaphana.fr/fiche.php?pkfilms=171
  • IMDb:tt1186369
  • 豆瓣评分:7.5(5 星 12.5%、4 星 54.5%、3 星 30.7%、2 星 1.9%、1 星 0.4%)

核心剧情

阿尔巴尼亚移民罗尔娜(安塔・多布罗西 饰)为获得比利时合法居留权,与当地瘾君子克劳迪(杰瑞米・雷乃 饰)达成假结婚协议。她的终极目标是与男友索科尔(摩根・马林 饰)用这笔 “交易款” 在布鲁塞尔合开一家酒吧,这是两人在异国他乡唯一的希望。

中间人费比奥(法布里齐奥・隆吉奥内 饰)是这场交易的操盘手,他计划在罗尔娜拿到身份后,用过量毒品除掉克劳迪,再安排罗尔娜与一名俄罗斯人假结婚,从中赚取更多利益。然而,与克劳迪的同居生活却偏离了 “剧本”:罗尔娜看着克劳迪在毒瘾中挣扎,偶尔会为他准备食物、提醒他少吸毒,两人之间竟滋生出一种笨拙的温情。当罗尔娜意识到费比奥的谋杀计划后,她试图劝克劳迪戒毒、尽快办理离婚,想让他逃离死亡陷阱。

但命运并未给他们留有余地 —— 克劳迪最终因 “吸毒过量” 死亡,警方判定为意外。罗尔娜按计划推进与俄罗斯人的交易,费比奥却发现她举止异常。此时,罗尔娜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消息:她怀孕了,孩子的父亲是克劳迪。这个沉默的秘密,让她在生存与良知的夹缝中,走向了未知的结局。

影片特色

生存困境中的道德挣扎

  • “沉默” 的多重隐喻:影片以 “沉默” 为名,直指罗尔娜的生存状态 —— 她对假结婚的阴谋保持沉默,对内心的情感变化保持沉默,对怀孕的秘密保持沉默。这种沉默并非麻木,而是移民在异国他乡的无奈自保:她的语言不通、身份边缘,只能用沉默换取生存空间。直到怀孕的事实打破平衡,沉默才转化为一种无声的反抗,让她在利益链条中重新审视 “人性” 的重量。
  • 道德模糊地带的刻画:达内兄弟摒弃了非黑即白的叙事,让每个角色都游走在善恶之间。罗尔娜参与假结婚交易却同情克劳迪,费比奥冷酷算计却遵守 “行业规则”,克劳迪沉迷毒品却对罗尔娜流露依赖。这种复杂性让故事更贴近现实 —— 在生存压力下,道德选择从来不是单选题,每个决定都带着妥协与代价。

纪实风格与细节张力

  • 手持镜头的沉浸感:影片延续了达内兄弟标志性的手持摄影,镜头像 “隐形观察者” 般跟随罗尔娜穿梭于布鲁塞尔的街头、廉价公寓和地下交易场所。晃动的画面强化了现实的粗糙感,而对细节的捕捉(罗尔娜数钱时的指尖颤抖、克劳迪注射毒品后的恍惚眼神、费比奥谈判时紧绷的下颌线)则让角色的心理活动无需台词即可传递,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。
  • 碎片化叙事的悬念:剧情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,而是通过一系列日常片段推进:罗尔娜反复确认居留证办理进度、克劳迪在便利店偷东西被抓、费比奥与俄罗斯人秘密会面。这些看似零散的场景,逐渐拼凑出移民群体的生存网络,让观众在拼凑信息的过程中,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控与窒息感。

移民群体的生存镜像

  • 身份焦虑的具象化:罗尔娜的假结婚经历,是欧洲移民群体 “身份困境” 的缩影 —— 他们为了获得合法居留,不得不出卖尊严、参与灰色交易,甚至拿生命冒险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 “证件”“合同”“银行账户” 等元素,象征着移民对 “归属感” 的渴望,而这些纸质文件的冰冷与罗尔娜内心的温热形成对比,凸显了制度与人情的冲突。
  • 边缘空间的象征意义:故事主要发生在布鲁塞尔的边缘地带 —— 廉价公寓、破败的酒吧、无人问津的小巷,这些空间既是移民的栖身之所,也是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角落。达内兄弟用写实的镜头语言,展现了这些空间的压抑与混乱,暗示着移民在社会结构中的 “隐形” 状态,他们的挣扎如同房间里的尘埃,从未被真正看见。

影片荣誉

  • 第 61 届戛纳电影节:主竞赛单元 最佳编剧(让 - 皮埃尔・达内、吕克・达内)、金棕榈奖(提名)
  • 第 21 届欧洲电影奖:最佳女主角(提名,安塔・多布罗西)
  • 第 34 届法国凯撒电影奖:最佳外语片(提名)

观看建议

  • 社会现实与移民题材爱好者:适合喜欢《流浪的迪潘》《托里和洛奇塔》等 “聚焦移民生存困境” 的影片的观众,达内兄弟以冷静克制的笔触,剖开灰色交易背后的人性挣扎,没有刻意煽情却后劲十足。
  • 达内兄弟作品粉丝:作为达内兄弟 “社会写实三部曲” 的收官之作,本片延续了他们对底层群体的关注,手持镜头与道德困境的刻画极具标志性,值得与《孩子》《单车少年》对比赏析。
  • 注意叙事节奏:影片节奏舒缓,依赖细节推动剧情,建议在安静环境中观看,耐心捕捉角色的微表情与场景的隐喻,更能体会其中对 “生存与良知” 的深刻探讨。

同类型影片推荐

1. 《孩子》(2005年,比利时 / 法国)

  • 相似点:达内兄弟执导,聚焦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与道德选择,以手持镜头和写实风格刻画人物的挣扎,充满社会批判意识。
  • 对比:后者以年轻父母贩卖婴儿的故事为核心,冲突更激烈;本片则通过假结婚的灰色交易,展现移民的被动处境,基调更压抑内敛。

2. 《边境》(2018年,瑞典 / 丹麦)

  • 相似点:聚焦移民与身份认同的主题,通过边缘人物的视角,展现制度的冰冷与人性的复杂,风格暗黑而富有隐喻。
  • 对比:后者融入奇幻元素,以超现实手法探讨 “他者” 与 “自我” 的界限;本片则完全扎根现实,通过真实的社会事件,揭示移民群体的生存真相。

3. 《单车少年》(2011年,比利时 / 法国)

  • 相似点:达内兄弟作品,以青少年的视角展现底层社会的挣扎,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传递微弱的温暖,风格克制而充满力量。
  • 对比:后者以 “救赎” 为核心,结局留有希望;本片则更侧重 “无解的困境”,罗尔娜的反抗最终淹没在现实中,更具悲剧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