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清片源下载链接

[夸克网盘]:https://pan.quark.cn/s/4a5a33a6240d【1080p remux高清资源】

[爱情电影]《卡罗尔》(2015)高清片源下载【夸克+迅雷+百度网盘资源1080P remux】-319影社

【特别提醒:打开手机夸克app扫码即可获取高清片源,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不然只能试看2分钟】

其他资源链接:

[爱情电影]《卡罗尔》(2015)高清片源下载【夸克+迅雷+百度网盘资源1080P remux】-319影社

基本信息

  • 上映时间:2015 年 5 月 17 日(戛纳电影节)、2015 年 11 月 27 日(英国)
  • 导演:托德・海因斯(Todd Haynes)
  • 编剧:菲丽丝・奈吉(Phyllis Nagy)、帕特里西亚・海史密斯(Patricia Highsmith,原著作者)
  • 主演
    • 凯特・布兰切特(Cate Blanchett)饰 卡罗尔・艾尔(Carol Aird)
    • 鲁妮・玛拉(Rooney Mara)饰 特芮丝・贝尔维特(Therese Belivet)
    • 凯尔・钱德勒(Kyle Chandler)饰 哈吉・艾尔(Harge Aird)
    • 莎拉・保罗森(Sarah Paulson)饰 艾比・格哈德(Abby Gerhard)
  • 类型:剧情、爱情、同性
  • 片长:118 分钟
  • 制片国家 / 地区:英国、美国
  • 语言:英语
  • 外文名称Carol / The Price of Salt
  • 豆瓣评分:8.4

核心剧情

1950 年代的美国纽约,年轻女孩特芮丝(鲁妮・玛拉 饰)在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员,怀揣着成为摄影师的梦想。圣诞购物季,一位身着貂皮大衣的优雅贵妇卡罗尔(凯特・布兰切特 饰)走进商场选购礼物,两人因一副手套邂逅。特芮丝被卡罗尔成熟迷人的气质吸引,而卡罗尔也对这个眼神清澈的女孩产生兴趣,留下手套作为相遇的信物。

随着书信往来与秘密约会,两人情感迅速升温。特芮丝发现卡罗尔正与丈夫哈吉办理离婚,且为争夺女儿抚养权陷入僵局。为逃离现实压力,她们踏上横跨美国的公路旅行。途中,卡罗尔在汽车旅馆勇敢亲吻特芮丝,两人在密歇根湖畔的雪夜中确认彼此的爱意。然而,卡罗尔的丈夫雇佣私家侦探跟踪,将她们的亲密照片作为离婚诉讼的证据,威胁要剥夺卡罗尔的抚养权。

面对社会压力与家庭危机,卡罗尔在法庭上被迫放弃对特芮丝的感情陈述,这让特芮丝感到被背叛。数月后,特芮丝在摄影展上展出以卡罗尔为灵感的作品,意外收到她的电话。当两人在咖啡馆重逢,卡罗尔坦然承认:“我选择了你,也选择了我的人生。” 镜头定格在特芮丝含泪微笑的瞬间,暗示这段跨越时代的爱恋终将冲破世俗的藩篱。

影片特色

  • 复古美学的视觉叙事:导演以 4:3 画幅还原 50 年代的怀旧质感,卡罗尔的珍珠项链、特芮丝的格纹大衣与百货公司的圣诞装饰,构成精致的时代布景。大量使用柔焦镜头拍摄两人的对视,如卡罗尔在后视镜中凝视特芮丝的经典画面,被《视与听》称为 “用光影编织的情欲诗篇”。
  • 禁忌情感的克制表达:通过细节传递隐秘情愫:卡罗尔为特芮丝调整围巾时指尖的停顿、特芮丝偷拍卡罗尔时颤抖的相机、两人在餐厅分享甜点时交替的勺影。这种 “以物传情” 的手法,将 50 年代同性情感的压抑转化为极具张力的视觉语言。
  • 女性意识的觉醒隐喻:卡罗尔的貂皮大衣从身份象征变为束缚,最终被她留在旅馆;特芮丝的相机从记录工具变为自我表达的武器。当两人在雪地中牵手奔跑,飘扬的围巾与飘落的雪花形成自由的意象,隐喻女性对爱情与自我的双重追寻。

观看建议

  • 历史语境补充:故事设定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,同性情感被视为 “精神疾病”。卡罗尔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,实则是当时 “恐同审查” 的缩影,可延伸阅读《冷战时期美国同性恋平权运动史》理解社会背景。
  • 镜头语言解析:多次用镜子反射暗示人物的双重身份:卡罗尔在试衣间镜中看到特芮丝的倒影,象征两人身份的交织;特芮丝在暗房冲洗照片时,红光中的投影与现实重叠,强化记忆的虚幻感。
  • 文学改编对照:原著《盐的代价》以特芮丝的第一人称叙述,电影通过增加卡罗尔的视角,平衡了两人的情感重量。对比小说中 “盐” 的情欲隐喻与电影中 “雪” 的纯洁意象,理解导演对主题的视觉转化。

同类型同主题相似电影推荐

1. 《阿黛尔的生活》(2013)

相似点:以女性爱情为主线的成长叙事,《卡罗尔》的 “时代压抑” 与该片的 “阶级差异” 都探讨爱情中的现实阻力,共享 “用细腻表演传递情感深度” 的创作理念。

2. 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(2017)

相似点:以特定时代为背景的禁忌之恋,本片的 “50 年代美国” 与该片的 “80 年代意大利” 都通过地域文化展现情感压抑,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女性视角,后者偏向男性成长。

3. 《指匠情挑》(2005)

相似点: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情感悬疑,本片的 “身份伪装” 与该片的 “骗局爱情” 都以复古背景包裹复杂情感,不同的是前者侧重现实批判,后者偏向哥特式惊悚。

4. 《同心难改》(2007)

相似点:文化冲突下的同性情感,本片的 “主流社会压力” 与该片的 “宗教家庭束缚” 都探讨传统观念对爱情的压迫,不同的是前者侧重历史厚重感,后者偏向现代都市叙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