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剧情电影]《下一个素熙》(2022)高清片源下载【夸克+迅雷+百度网盘资源1080P remux】
高清片源下载链接
[夸克网盘]:https://pan.quark.cn/s/164ef1259598【1080p remux高清资源19.5G】
【特别提醒:打开手机夸克app扫码即可获取高清片源,完整观看和下载请转存,不然只能试看2分钟】
其他资源链接:
- [迅雷网盘]:https://pan.xunlei.com/s/VOUPkZr0Pas3E8ZVvIM6E6VgA1?pwd=sc3t#
- [百度网盘]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0QKhn8T6QPpkJgICgFJXkw?pwd=k8e8
基本信息
- 上映时间:2022 年 5 月 25 日(戛纳电影节)、2023 年 2 月 8 日(韩国)
- 外文名称:다음 소희 / Next Sohee
- 导演 / 编剧:郑朱莉
- 主演:
- 金时恩 饰 金素熙
- 裴斗娜 饰 吴宥真
- 崔熙真 饰 组长
- 宋永世 饰 公司主管
- 类型:剧情、社会现实
- 片长:138 分钟
- 制片国家 / 地区:韩国
- 语言:韩语
- 豆瓣评分:8.3
- 获奖情况:第 6 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・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
核心剧情
高三女生金素熙(金时恩 饰)对未来充满憧憬,热爱跳舞的她被学校安排到大型通讯公司的客户中心实习。然而,这份工作却将她拖入深渊:接线员必须背诵复杂话术,用半欺骗性手段留住客户、提升续约率,同时承受客户的辱骂与上级的业绩施压。
前辈组长(崔熙真 饰)虽对素熙时有苛责,却也暗中维护她,但最终因无法忍受体制压力自杀。组长的死让素熙看清职场真相,当公司要求她签署隐瞒内部问题的承诺书时,她选择拒绝。不久后,素熙在多重压力下自杀身亡。
刑警吴宥真(裴斗娜 饰)接手这起看似普通的自杀案,却发现素熙的实习日记、公司监控录像与校方的说辞处处矛盾。她深入调查后发现:学校为升学率与企业合作输送廉价劳动力,公司用 KPI 体系掩盖剥削本质,甚至素熙的舞蹈梦想也被视为 “不务正业”。吴宥真在法庭上播放素熙最后一通接线录音 —— 女孩颤抖着背诵话术时,背景里传来同事被客户辱骂的哭喊声,而管理层会议室的屏幕上,续约率数字正鲜红地跳动。
影片特色
职场剥削的微观呈现
导演郑朱莉用纪录片式镜头揭露行业黑幕:
- 话术体系:素熙背诵的 “客户挽留脚本” 中,“优惠活动仅限今日” 等话术被红色批注标出,与她日记本里 “谎言像口红一样涂满嘴巴” 的笔记形成对照;
- 监控系统:办公室全景镜头里,每个工位上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员工通话时长,红色数字闪烁如倒计时;
- 身体异化:素熙练习舞蹈时,动作逐渐被接线员的手势取代,最终在宿舍床铺上重复点击鼠标的机械动作。
权力结构的视觉隐喻
- 空间设计:客户中心的格子间呈蜂窝状排列,天花板低垂的荧光灯在素熙头顶爆裂过三次,暗示环境的压迫性;
- 色彩符号:素熙的舞蹈服是鲜亮的粉色,而实习工牌、承诺书、业绩报表均为冰冷的蓝色,两种色调在她自杀前的蒙太奇中剧烈碰撞;
- 道具细节:吴宥真调查时发现的咖啡杯,杯底沉着未溶解的方糖,恰似体制中被碾碎的个体。
双女主的表演张力
- 金时恩:从入职时咬着嘴唇微笑的新人,到拒绝签字时瞳孔震颤的反抗者,她在背诵话术时喉结的滚动、跳舞时脚踝的颤抖,均展现角色的心理变化;
- 裴斗娜:刑警吴宥真翻阅档案时,手指在素熙照片上的停顿、法庭陈词时逐渐沙哑的声线,将愤怒与无力感层层递进。
观看建议
- 关注数字符号的压迫性:片中多次出现业绩数字(续约率、通话时长、客户投诉量),注意这些数字在素熙自杀前后的变化 —— 她去世当天,部门续约率竟因 “优化人力” 达标,这种反差极具讽刺。
- 对比《熔炉》的社会批判:同以韩国社会问题为题材,《熔炉》聚焦机构性暴力,本片揭露职场剥削。可思考两者对 “体制恶” 的不同呈现方式 —— 前者是直观的血腥,后者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窒息。
- 留意细节伏笔:素熙入职时收到的 “新人礼包” 里有润喉糖和耳塞,这两样物品在她自杀时分别散落在枕头下和耳机线旁,暗示职业对身体的侵蚀。
同类型同主题相似电影推荐
1. 《美国工厂》(2019,史蒂文・博格纳尔)
- 相似点:同以企业劳动问题为核心,揭露资本对工人的剥削,用纪实手法呈现制度与个体的冲突。
- 对比:《美国工厂》是纪录片,聚焦中美文化碰撞;本片是剧情片,侧重韩国职场的结构性暴力,前者是全球化视角,后者是本土化解剖。
2. 《正发生》(2021,奥黛丽・迪万)
对比观看建议:同以女性在体制中的困境为主题,《正发生》关注堕胎权,本片聚焦职场剥削。可对比两者对 “身体自主权” 与 “劳动自主权” 的不同叙事策略,前者是身体的疼痛,后者是精神的消耗。
3. 《何以为家》(2019,娜丁・拉巴基)
- 相似点:同以底层青年的挣扎为主线,通过个体悲剧揭露社会系统性问题,结尾均以法律场景引发反思。
- 对比:《何以为家》是中东难民的生存呐喊,本片是韩国青年的职场悲鸣;前者是儿童视角的直接控诉,后者是青年视角的无力反抗。